在第69个国际大学生节来临之际,为了解答同学们心中的困惑,带去正能量,2014年12月13日上午,我们我院2013本科中医党支部11名党员,在三元里校区办公楼322接待室访问了马定科老师。
马定科老师曾任我校校长助理,兼任中国中医药报社广东记者站站长,现任学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深受同学们的欢迎与爱戴。访谈中,马定科老师耐心地解答了同学们的疑惑,并且结合他个人丰富的阅历,言传身教,带给同学们很多启示。
上午10点,当我们到达访问地点时,马老师已经在其办公室辛勤工作着。当他来到访问地点,在一番亲切的问候后,我们便开始了访谈。同学们向马老师提出了7个问题,主要包括大学生和大学生党员之间存在的问题以及现实社会中一些不良现象。针对这些问题,马老师并没有直接地加以回答,而是将问题归纳为五对关系、五大矛盾——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群体、付出与回报、能力与意愿以及求人与求己。他联系个人丰富的人生阅历,用幽默的语言来阐明自己的看法,回答了我们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期望。
马老师提出,人不能没有理想!没有理想,就没有目标,没有方向,就不能前进。但理想与现实往往会有冲突,这时,理想就要适应现实,要为适应社会而调整自己。但是,也应该在适应现实中发挥理想的作用,牢记“天生我材必有用”,在调整自己中让理想在生命中留下绚丽的一笔。
关于个人与群体的关系,马老师说,应当努力使个人理想与群体理想相统一!同时,个人利益应服从集体利益,但不意味着放弃个人利益。他谈到,“视人如己”、“爱生如子”、“待病人如亲人”这些词语之所以让人觉得亲切,就在于它们首先肯定要爱自己、爱子女、爱亲人。一个人如果连最亲密的人都不爱护就谈不上爱护他人!我们一定要认识到,个人利益与群体利益并不是不可调和的;当然,矛盾与冲突也不可避免,碰到个人利益与集体、国家利益有矛盾冲突,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也要勇于牺牲个人的利益。
谈到付出与回报,马老师首先对我们提出了希冀,即在付出的时候,要“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不要一讲付出,就先计算回报。但要相信,付出一定有回报,只是不一定像在菜市场买菜一般,那么等价,那么即时。不要做任何事情都将回报放在首位,人应该聪明,但不应太精明,要大智若愚,这样才能平心静气地做好人,行善事。
对于能力与意愿哪一个更重要的问题,马老师认为意愿比能力更重要:事在人为,关键愿为。任何事情,只有愿意做,才有做好的办法;否则,能力再强也等于零!
马老师特别强调求人不如求己!他说,一事当前,不要一开始就考虑求人,走捷径便意味着失去了锻炼自己的宝贵机会。只有踏踏实实地自己去摸索,才会印象深刻,才可能触类旁通,轻易得到的东西都是不值钱的,我们应该重视经历,感谢机会,因为只有经历,才能积累经验。经历多了,经验丰富了,就熟了巧了。人需要熟能生巧,不能投机取巧,投机取巧难免弄巧成拙,“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马老师郑重指出,投机取巧的人,也许可以得意一时,但不能永远得意;只有脚踏实地,才能终身受益!马老师还说,毕竟每一个好人都是要吃点亏的,但吃亏也是福呀!
交谈中,我们不难发现马老师是一个关心学生,不怕吃亏,乐于奉献,对工作精益求精的人。马老师朴实却寓意深刻的话语带给我们很深的触动,我们相信所有的大学生都能从其中找到回答自己内心疑惑的答案。
最后,马老师谈到了对大学生党员和全体大学生的要求和期望,并赠送同学们每人一本《梦边吟诗稿》作为鼓励,希望我们学习诗稿作者尊师重道、为人宽容、常怀感恩、热爱学习的优良品质,指引我们做一个合格、优秀的大学生。
在两个小时的采访结束后,同学们有幸与马老师共进午餐。期间,大家聊家常、谈论大学生活等轻松的话题,你一言我一语,气氛融洽,大家也越进一步感受到马老师的平易近人、亲切和蔼。
此次采访活动后,党支部的同学们都表示在与马老师的访谈互动中收获良多。作为大学生党员,我们会更严格要求自己,在学习、工作各方面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辜负马老师的期望。同时,我们也希望这次的访谈内容可以向所有的大学生传播,给大家带去思考,带去正能量!(通讯员:陈伟健、何静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