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2010本中医党支部开展了一场慰问老党员的活动,旨在于学习和传承学术精神。这次,我们是带着心中的疑问向我们的老前辈吴运泉老师请教。在这一次慰问交流活动过程中,我们作为90后的学生党员们,颇有一番感触和收获。
我们摸黑来到一附院门诊楼,掐着约好的时间去拜访我们期待见到的吴运泉老师。当我们很拘谨地陆续踏进吴教授的诊室时,吴教授就给我们开了一个特殊开场白。他说:“你们几个是八点准时进来,而后面几个是八点零一秒进来。你们看,是不是?(脸挂亲切笑容的他指着时钟对我们说)”这使得初次见面的严肃气氛立即被打破了,我们如同悬在弓上的弦被卸下,慢慢地放松了。紧接着,愉快轻松的谈话也在这样的衬托下开展起来。
从吴教授身上,我们看到了“态度决定成败”绝不是一句空话,吴教授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治学严谨、生活认真以成就人生的例子,在某种程度上再次沉淀了这句话的重量和深度。在我们到来前,吴教授专门将家中珍藏的两本重量级的《共产党宣言》拎到诊室让我们观摩,显露着吴教授生活认真的态度,也令我们感受到他对后辈的鼓励和关注。我们很好奇,对生活如此认真用心的他,在医学的道路上又是走过了一段怎么样的路程?吴教授可以算得上是真正意义上走中西结合道路的医生。吴教授刚开始是一名西医生,刻苦学习西医学20载,后来因为党和医院发展的需要,也是应我们一附院的号召,挑起在中医院建立颅脑外科的重担,正是这样的机缘让一名出色的西医生慢慢开始了解并学习中医,而且在中医运用上逐渐形成自己的一套思路。因为在当时中医氛围浓厚的环境下,病人对中医的信赖以及中医疗效佳的事实促使一名求知欲强、好学的吴教授踏上了又一个二十余载的中医学习之路。在过程中,已经从事临床二十余载的他依然像一名小学生一样,对知识充满渴望,孜孜不倦地刨完一本又一本简而难懂的中医古籍和大量的相关书籍,吴教授至今还很沉醉地缅怀那时他那已经数不清的笔记本,那时的他认真阅读大量的书籍,遇到有用的知识就记录下来,目前笔记本已经多得数不清了,可是每一本都是工整有序的;他为了学好中医还专门报了不少中医学习班,不管那门课程是多么的枯燥,授课老师讲得生动与否,他都会坚持去听课,因为在他看来,只要这一堂课有一句话是有用的,那么这一堂课就是有价值的。这一句话可能就会成为你某方面思想的启蒙,可能是对一个知识点的理解,可能是一种学术观点,可能是一种态度,亦可能是一种人生观,当头棒喝的恍然大悟有时远远比自己埋头思索的领悟来得快、来得有震撼力。他强调不要忽视一句话的重要性,那可能是思想的启蒙。吴教授的这种学习心态对于现在学习浮躁急进的我们意义深远重大。好学的吴教授谦虚地向同事学习中医知识,又刻苦专研,终成属于自己的一番成就;在他遇到自己不在行的疾病时,他并没有含糊了事,而是负责任地寻觅和介绍相关疾病的专业医生给病人,尽可能不耽误病人的诊治。吴教授提到这样一个例子:他曾经遇到一个肱骨骨折的病人,这个病人本来是因为手腕下垂无力,肱骨处红肿到骨科就诊,然而那时候接诊的是一名博士生,这位博士生只开了一些药就让这位病人离开,并没有做更深入的检查,甚至连最基本的拍片都没有。后来这个病人因为疼痛难耐转到颅脑外科就诊于吴教授。吴教授很详细地询问了病人情况并且仔细诊断患者肱骨处的病变,最后他觉得有可能是肱骨骨折,然后让病人去拍片,结果一出来果然是肱骨骨折,如果时间再拖延,病情会更严重。这时候,吴教授并没有为了省事而直接让病人回骨科,而是向病人介绍擅长治疗这类疾病的医生并嘱咐病人一些相关事项。听完后,我们心里不禁打寒颤,吴教授的一句话也一直萦绕我们心头:“一位疑似骨折的病人在骨科就诊,最后却是颅脑外科的医生建议去拍片······”。正是他这种认真负责,为病人着想的态度赢得了病人的信赖,同时在学术上有着自己一番成就。作为医学生,将来我们肩上要扛的是生命的重担,一点疏忽都可能祸患无穷,认真负责的态度必将是我们人生的标尺之一。而学习中医是一个漫长艰辛的过程,没有坚持就难以维持,没有认真就难长本事。认真负责不仅是一种态度,更应是一种习惯。
整个慰问交流过程长达两个半小时,但吴教授丝毫没有烦倦之意,反而还担心占用了我们紧张的学习时间。在整个过程中,从多个细节均可见吴教授的认真和热情,作为后辈的我们是自愧不如,仍需不断自我反省,不断改进。最后,吴教授和我们分享了他走过的路上取得的一摞摞的荣誉。那是当之无愧的荣誉,那是对吴教授一生的肯定。在我们离开之际,吴教授还亲手提了“学习无止境”的至理名言以激励我们后生,传达出他心中最深处的期许。
撰稿人:罗碧云、陈凤丽(2010本中医党支部)